2015年1月2日星期五

关于开发Windows服务程序容易搞混的地方! - 梦在旅途

本邮件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如果您不想继续收到该邮件,可 点此退订
关于开发Windows服务程序容易搞混的地方! - 梦在旅途  阅读原文»

在开发Windows服务程序时,我们一般需要添加安装程序,即:serviceInstaller,里面有几个关于名称属性,你都搞明白了吗?

1.Description:表示服务说明(描述服务是干什么的);

2.DisplayName:表示友好名称,可以理解为服务名的别名;

3.ServiceName:表示服务名,此为真正的服务名,与DisplayName是有区别的哦,是系统识别的依据;

这三个属性在WIN7及更高版本操作系统中,同属性但表示却不同:

本地服务列表中:(即:services.msc)

名称列显示的是DisplayName,

描述列显示的是Description。

在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的服务选项卡列表中:

名称列显示的是ServiceName,

描述列显示的是DisplayName。

本人之前就是被这三个属性给搞混了,出现安装成功,在任务管理器的服务列表中可以看到,但在服务列表中怎么也找不到,其实是将ServiceName与DisplayName搞错了。

图片如下:


本文链接:关于开发Windows服务程序容易搞混的地方!,转载请注明。

深复制VS浅复制(MemberwiseClone方法介绍) - 独孤bill  阅读原文»

MemberwiseClone方法,属于命名空间System,存在于程序集 mscorlib.dll中。返回值是System.Object。其含义是:创建一个当前object对象的浅表副本。

MSDN中的官方解释是:

MemberwiseClone 方法创建一个浅表副本,方法是创建一个新对象,然后将当前对象的非静态字段复制到该新对象。如果字段是值类型的,则对该字段执行逐位复制。如果字段是引用类型,则复制引用但不复制引用的对象;因此,原始对象及其复本引用同一对象。

例如:考虑引用对象 A 和 B 的被称为 X 的对象。对象 B 依次引用对象 C。X 的浅表副本创建一个新对象 X2,该对象也引用对象 A 和 B。相比而言,X 的深层副本创建一个新对象 X2,该对象引用新对象 A2 和 B2(分别为 A 和 B 的副本)。B2 又引用新对象 C2,C2 是 C 的副本。该示例阐释了浅层和深层复制操作之间的区别。

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深层复制操作,前提是浅表复制操作由MemberwiseClone 方法执行但不符合您的需求。这些要求包括:

1、调用要复制的对象的类构造函数以创建含有从第一个对象中提出的属性值的第二个对象。这假定对象的值完全由类构造函数定义。

2、调用MemberwiseClone 方法创建的对象的浅表副本,然后将指定新的对象,其值均相同,原始对象的任何属性或字段的值是引用类型。该示例中的DeepCopy 方法阐释了这种方法。

3、序列化要深层复制的对象,然后将序列化的数据还原到另一个对象变量。

4、 使用带递归的反射执行的深层复制操作。

估计看到这你早就已经是晕的不行了吧!呵呵,本菜鸟也是这样滴……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并且从实例中试验过后才弄明白,原来这个所谓的浅复制和深复制是如此的简单啊!

其实,用咱们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使用的快捷方式和源文件的关系来理解就简单了!相信大家从玩电脑开始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局面,就是用u盘复制了电脑的文件,然后兴高采烈的去打印,然后一到打印店打开u盘中复制到的文件,“纳尼!怎么打不开呢!原来是自己复制了一个快捷方式,额&……”(哈哈……说到这,估计有的人就非常有共鸣了啦!是吧?)

快捷方式:其实就相当于是引用源文件,快捷方式中并不存在源文件对象,只是存放了一个源文件的地址,这个地址指向源文件,当你双击的时候,windows会根据这个地址去你的电脑寻找这个源文件并打开。只复制一个快捷方式,这就相当于是浅复制啦

复制源文件:将文件的数据都复制过来,这就是所谓的深复制。

还不懂?看一个实例吧!(灵感来自:大话设计模式之原型模式——简历复制)

先看类图:

浅复制:

客户端代码如下

[csharp] view plaincopy
  1. Resume Rbill = new Resume("bill");
  2. Rbill.SetPersonalInfo("man", "11");
  3. Rbill.SetWorkExperience("2015-1-2-2015-12-10", "IBM");
  4. Resume Rcindy = (Resume)Rbill.Clone();
  5. Rcindy.SetWorkExperience("2015-1-2至2015-11-11", "Microsoft");
  6. Resume Rll = (Resume)Rbill.Clone();
  7. Rll.SetPersonalInfo("rll", "99");
  8. Rll.SetWorkExperience("2015-1-2至2015-11-11", "甲骨文");
  9. Rbill.Display();
  10. Rcindy.Display();
  11. Rll.Display();
  12. Console.Read();

类的代码如下:

[csharp] view plaincopy
  1. public class Resume : ICloneable
  2. {
  3. private string name;
  4. private string age;
  5. private string sex;
  6. //private string workDate;
  7. // private string company;
  8. private Workexperience work;
  9. public Resume(string strName)
  10. {
  11. this.name = strName;
  12. work = new Workexperience(); //在初始化Resume的同时实例化一个Workexperience对象。
  13. }
  14. //提供clone 方法调用的私有构造函数,以便克隆数据。
  15. private Resume(Workexperience work)
  16. {
  17. this.work = (Workexperience)work.Clone();
  18. }
  19. public void SetPersonalInfo(string sex, string age)
  20. {
  21. this.sex = sex;
  22. this.age = age;
  23. }
  24. public void SetWorkExperience(string workDate, string company)
  25. {
  26. work.WorkDate = workDate;
  27. work.Company = company;
  28. }
  29. public void Display()
  30. {
  31. Console.WriteLine("{0},{1},{2}", name, sex, age);
  32. Console.WriteLine("{0},{1}", work .WorkDate , work.Company ); // 引用work类的属性、字段。
  33. }
  34. public object Clone()
  35. {
  36. Resume obj = new Resume(this.work); //调用私有构造函数,完成克隆,并给简历对象的相关字段赋值,返回深复制简历对象
  37. obj.name = name;
  38. obj.sex = sex;
  39. //obj.workDate = workDate;
  40. obj.age = age;
  41. return obj;
  42. //return (object)this.MemberwiseClone();
  43. }
  44. }
  45. class Workexperience : ICloneable
  46. {
  47. private string workDate;
  48. private string company;
  49. public string WorkDate
  50. {
  51. get { return workDate; }
  52. set { workDate = value; }
  53. }
  54. public string Company
  55. {
  56. get { return company; }
  57. set { company = value; }
  58. }
  59. public object Clone()
  60. {
  61. return (object)this.MemberwiseClone();
  62. }
  63. }

看到这里,有没有豁然开朗的赶脚呢?

ok,that's it!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