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星期三

Angular移除不必要的$watch之性能优化 - 破狼

本邮件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如果您不想继续收到该邮件,可 点此退订
Angular移除不必要的$watch之性能优化 - 破狼  阅读原文»

Angular-apply-and-浏览器-event-loop

双向绑定是Angular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给我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再是DOM驱动,而是以Model为核心,在View中写上声明式标签。然后,Angular就会在后台默默的同步View的变化到Model,并将Model的变化更新到View。

双向绑定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是它需要在后台保持一只“眼睛”,随时观察所有绑定值的改变,这就是Angular 1.x中“性能杀手”的“脏检查机制”($digest)。可以推论:如果有太多“眼睛”,就会产生性能问题。在讨论优化Angular的性能之前,笔者希望先讲解下Angular的双向绑定和watchers函数。

双向绑定和watchers函数

为了能够实现双向绑定,Angular使用了$watch API来监控$scope上的Model的改变。Angular应用在编译模板的时候,会收集模板上的声明式标签 —— 指令或绑定表达式,并链接(link)它们。这个过程中,指令或绑定表达式会注册自己的监控函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watchers函数。

下面以我们常见的Angular表达式({{}})为例。

HTML:

1
2
3
4
<body ng-app="com.ngnice.app" ng-controller="DemoController as demo">
<div>hello : {{demo.count}}</div>
<button type="button" ng-click="demo.increase ();">increase ++</button>
</body>

JavaScript:

1
2
3
4
5
6
7
8
9
angular.module('com.ngnice.app')
.controller('DemoController', [function() {
var vm = this;
vm.count = 0;
vm.increase = function() {
vm.count++;
};
return vm;
}]);

这是一个自增长计数器的例子,在上面的代码我们用了Angular表达式({{}})。表达式为了能在Model的值改变的时候你能及时更新View,它会在其所在的$scope(本例中为DemoController)中注册上面提到的watchers函数,监控count属性的变化,以便及时更新View。

上例中在每次点击button的时候,count计数器将会加1,然后count的变化会通过Angular的$digest过程同步到View之上。在这里它是一个单向的更新,从Model到View的更新。如果处理一个带有ngModel指令的input交互控件,则在View上的每次输入都会被及时更新到Model之上,这里则是反向的更新,从View到Model的更新。

Model数据能被更新到View是因为在背后默默工作的$digest循环(“脏检查机制”)被触发了。它会执行当前scope以及其所有子scope上注册的watchers函数,检测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了就执行相应的处理函数,直到Model稳定了。如果这个过程中发生过变化,浏览器就会重新渲染受到影响的DOM来体现Model的变化。

在Angular表达式({{}})背后的源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function collectDirectives(node, directives, attrs, maxPriority, ignoreDirective) {
var nodeType = node.nodeType,
attrsMap = attrs.$attr,
match,
className;
switch (nodeType) {
case 1:
/* Element */
...
break;
case 3:
/* Text Node */
addTextInterpolateDirective(directives, node.nodeValue);
break;
case 8:
/* Comment */
...
break;
}
directives.sort(byPriority);
return directives每天一个linux命令(42):kill命令 - gophper  阅读原文»

Linux中的kill命令用来终止指定的进程(terminate a process)的运行,是Linux下进程管理的常用命令。通常,终止一个前台进程可以使用Ctrl+C键,但是,对于一个后台进程就须用kill命令来终止,我们就需要先使用ps/pidof/pstree/top等工具获取进程PID,然后使用kill命令来杀掉该进程。kill命令是通过向进程发送指定的信号来结束相应进程的。在默认情况下,采用编号为15的TERM信号。TERM信号将终止所有不能捕获该信号的进程。对于那些可以捕获该信号的进程就要用编号为9的kill信号,强行“杀掉”该进程。

1.命令格式:

kill[参数][进程号]

2.命令功能:

发送指定的信号到相应进程。不指定型号将发送SIGTERM(15)终止指定进程。如果任无法终止该程序可用“-KILL” 参数,其发送的信号为SIGKILL(9) ,将强制结束进程,使用ps命令或者jobs 命令可以查看进程号。root用户将影响用户的进程,非root用户只能影响自己的进程。

3.命令参数:

-l 信号,若果不加信号的编号参数,则使用“-l”参数会列出全部的信号名称

-a 当处理当前进程时,不限制命令名和进程号的对应关系

-p 指定kill 命令只打印相关进程的进程号,而不发送任何信号

-s 指定发送信号

-u 指定用户

注意:

1、kill命令可以带信号号码选项,也可以不带。如果没有信号号码,kill命令就会发出终止信号(15),这个信号可以被进程捕获,使得进程在退出之前可以清理并释放资源。也可以用kill向进程发送特定的信号。例如:

kill -2 123

它的效果等同于在前台运行PID为123的进程时按下Ctrl+C键。但是,普通用户只能使用不带signal参数的kill命令或最多使用-9信号。

2、kill可以带有进程ID号作为参数。当用kill向这些进程发送信号时,必须是这些进程的主人。如果试图撤销一个没有权限撤销的进程或撤销一个不存在的进程,就会得到一个错误信息。

3、可以向多个进程发信号或终止它们。

4、当kill成功地发送了信号后,shell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进程的终止信息。有时这个信息不会马上显示,只有当按下Enter键使shell的命令提示符再次出现时,才会显示出来。

5、应注意,信号使进程强行终止,这常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数据丢失或者终端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发送信号时必须小心,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用kill信号(9),因为进程不能首先捕获它。要撤销所有的后台作业,可以输入kill 0。因为有些在后台运行的命令会启动多个进程,跟踪并找到所有要杀掉的进程的PID是件很麻烦的事。这时,使用kill 0来终止所有由当前shell启动的进程,是个有效的方法。

4.使用实例:

实例1:列出所有信号名称

命令:

kill -l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6]# kill -l

1) SIGHUP 2) SIGINT 3) SIGQUIT 4) SIGILL

5) SIGTRAP 6) SIGABRT 7) SIGBUS 8) SIGFPE

9) SIGKILL 10) SIGUSR1 11) SIGSEGV 12) SIGUSR2

13) SIGPIPE 14) SIGALRM 15) SIGTERM 16) SIGSTKFL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