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星期二

Web Components是不是Web的未来 - 葡萄城控件技术团队博客

本邮件内容由第三方提供,如果您不想继续收到该邮件,可 点此退订
Web Components是不是Web的未来 - 葡萄城控件技术团队博客  阅读原文»

今天 ,Web 组件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HTML。初次接触时,它看起来像一个全新的技术。Web组件最初的目的是使开发人员拥有扩展浏览器标签的能力,可以自由的进行定制组件。面对新的技术,你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那这篇文章将为你揭开Web组件神秘的面纱。如果你已经熟知HTML标签和DOM编程,已经拥有了大量可用的Web组件,那么你已经是Web组件专家了。

Web组件的现状

随着各式各样的用户需求,浏览器的原生组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Web组件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将以自定义一个传统三方插件为例来介绍Web组件。

首先,需要引用插件的CSS和JavaScript资源: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my-widget.css" />

<script src="my-widget.js"></script>

接下来,我们需要向页面中添加占位符。

<div data-my-widget></div>

最后,我们需要使用脚本来找到并且实例化这个占位符为Web组件。

// 使用 jQuery 初始化组件

$(
function() {

$(
'[data-my-widget]').myWidget();

});

通过以上是三个基本步骤。已经完成了在页面中添加了自定义插件,但是浏览器无法确定自定义组件的生命周期,如果通过以下方式声明则使自定义组件生命周期变得清晰了。

el.innerHTML = '<div data-my-widget></div>';

因为这不是一个内置的组件,我们现在必须手动实例化新组件,

$(el).find('[data-my-widget]').myWidget();

避免这种复杂设置方法的有效方式是完全抽象DOM交互。不过,这个动作也比较复杂,需要创建框架或者库来自定义组件。

面临的问题

组件一旦被声明,占位符已经被替代为原生的HTML标记:

<div data-my-widget>

<div class="my-widget-foobar">

<input type="text" class="my-widget-text" />

<button class="my-widget-button">Go</button>

</div>

</div>

这样做的弊端是,自定义组件的标记和普通HTML组件的标记混杂在一起,没有清晰的分割和封装。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命名及样式等冲突。

Web组件的产生

随着三方Web组件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Web开发不可或缺的部分:

<!—导入: -->

<link rel="import" href="my-widget.html" />

<!—使用:-->

<my-widget />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通过导入HTML来添加组件并且立即使用。

更重要的是,因为<my-widget />是浏览器原生支持的组件,它直接挂在浏览器的生命周期中,允许我们像添加原生组件一样添加三方组件。

el.innerHTML = '<my-widget />';

// 插件当前已经被实例化

当查看这个组件的HTML 源码,你会发现它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标签。如果启用浏览器Shadow DOM 特性,才可以查看标签内的组件,你将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clip_image001[1]

当我们谈论Web组件时,我们不是在谈论一门新技术。Web组件最初的目的是给我们封装能力,它可以通过自定义组件和Shadow DOM 技术来实现。所以,接下来,我们将着重介绍下这两项技术。介绍以上两个技术之前,我们最好先梳理下已知浏览器原生组件。

已知的HTML组件

我们知道组件可以通过HTML标记或JavaScript来实例化:

使用标记实例化:

<input type="text" />
document.createElement('input');
el.innerHTML = '
<input type="text" />';

使用JaveScript实例化:

document.createElement('input')

document.createElement(
'div')

添加带有属性的HTML标签:

//基于Html5缓存的页面P2P技术可行性探讨 - 量子计算机  阅读原文»

P2P技术,在分享大文件(你懂的)是现在必不可缺的技术,现在的人,已经很难想象在没有这玩意的互联网早期,人们是怎样的艰难求生。想当年,不要说电影,下一个稍大点的文件,都是很吃力的事情。

后来牛人科恩,发明了P2P技术,见这里【科技英雄传】BitTorrent技术之父:科恩

P2P技术发明后,其互联网带宽占到了7成以上,可见此技术的威力,网络有多快,分享就有多快,速度不在受到终端或服务器限制,而是受到网络,也就是道路的限制。真正回归到网络的本质。

作为程序员,我们经常为一个问题苦恼,就是性能,怎么让服务器支撑更多的人,更多的访问流量?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看看传统的解决方案,不断的提高服务器的并发,使用服务器缓存,使用大数据,使用分布式数据库,使用CDN,加CPU,加内存,加带宽,限制用户数,等等等等。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中心或分中心模式,不管怎么做,最终都有问题,这也不是网络模式。这就和买票一样,都跑一个地方买,再快的抢票软件也一样没用。

那么,有没有可能,象P2P一样,把网页也给P2P了呢?从原理来看,其实是可行的。

原理是这样的,比如我访问这个页面,那么数据已经在我浏览器里了,但是,我浏览器里的内容可以分享啊,通过P2P技术,其它用户相互间分享同一时间的同一页面内容,和P2P原理一样,同一页面访问的人越多,那么速度反而越快


如果有人能搞出页面P2P技术,那么世界将再次被改变,任何页面,都可以支撑全球所有的访问量。从此网站再也不怕大用户,用户越多,网站越快,刚好和现在的模式相反,我们再也不需要优化网站了。

但是这种一篮子的解决方案,可不可行呢?有没有人能搞出来呢?从原理来看是可行的,但实际上很困难。原因是很多页面不仅仅只是静态内容,而且页面很复杂,文本,数据,图片,甚至视频。

但是部分的解决方案还是有的,比如云服务,把图片,视频等放在第三方,CDN服务,把一些公用代码放第三方,还有网页加速服务,比如什么数字的风行计划,给网站缓存加速。

当然了,上述这些解决方案,都是很费事又费钱的东西,最好就是浏览器支持本身支持网页P2P,但这个技术看上去,这几年都不用指望了,作为创业者或中小企业网站,有没有成本更低廉的办法,解决性能问题?

这就可以使用一些Html5的先进技术了,Html支持本地存储,和本地缓存,但对于动态加载的页面可能还需要自已进一步编码,如果我们把样式表,代码,通用数据,图片,在第一次加载后,再用脚本方式存在本地数据库,当然这得需要一个版本管理技术。

这样的话,除了第一次慢点,以后因为有大量内容被缓存到了本地,那么Web应用就有点类似传统的C/S应用了。服务器端的压力被大大减轻。

但是,用户多了服务器还是一样有性能问题,能不能在A客户缓存了本地数据以后,B客户访问网站时,直接把A客户,导向B客户,让A客户取得B客户的缓存数据呢?

答案是可以的,但不是现在,W3C正在开发P2P浏览器标准,让你的浏览器和他的浏览器实时通信,不需要经过服务器,可见此技术,在将来是可行的,但现在没有足够的支撑。

由此可见,现在如果利用Html5技术,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本地存储的版本问题,这样服务器更新后,就从服务器上取新数据,如果没有更新就读取本地缓存。

二是本地存储的读取写入,以及路径问题,这需要有一种机制,让应用不需要管数据的来源是本地还是服务器,把资源路由交给一个统一机制,由它去判断

版本问题有比较现成的解决思路,比如时间过期,或者是版本号,加个二维码什么的。资源路由就不太清楚,这需要进一步的摸索。但是,优先考虑Html5的本地存储及缓存技术,应该是一个低成本解决性能问题的方案。而这种方案,还可以为将来到来的浏览器P2P做准备。


本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DSharp/p/3510314.html,转载请注明。

阅读更多内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