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土豆呼叫地瓜 文章数:22 评论数:8
访问量:15523:602:176:2 注册日期:2008-11-14
在网络系统中,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是两个非常基本、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任务,特别是文件系统管理,因为它与用户权限和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息息相关。本次博文的主题是关于Linux系统中磁盘分区、格式化及挂载,下次博文我们再详细讨论文件系统管理。
在操作系统中,磁盘管理属于设备管理的范畴。一块硬盘安装到主机之后称为裸设备,若要能够在Linux系统中使用必须对其进行如下步骤:分区=>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挂载我们先来谈谈Linux系统中的设备类型。
一、Linux系统中的设备类型:
Linux沿袭Unix的风格,将所有设备认成是一个文件。
设备文件分为两种:
1、块设备文件(b):
通常称为"随机设备"。所谓"块设备"是指对其信息的存取以"块"为单位,如通常的光盘、硬盘、软盘、磁带等,块长取512、1024或4096字节。块设备可以直接通过块设备特别文件来访问。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块设备驱动程序内部采用块缓冲技术。
2、字符设备文件(c):
通常称为"线性设备"。所谓"字符设备"是指在I/O传输中以字符为单位进行传输的设备,如键盘,打印机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字符为单位并不一定意味着是以字节为单位,因为有的编码规则规定,一个字符占16bit,合2个字节。
设备文件一般存放在/dev目录下:
/dev/hd[a-t]:IDE设备
/dev/sd[a-z]:SCSI设备
/dev/fd[0-7]:标准软驱
/dev/md[0-31]:软raid设备
/dev/loop[0-7]:本地回环设备
/dev/ram[0-15]:内存
/dev/null:无限数据接收设备 ,相当于回收站
/dev/zero:无限零资源,有点像冒泡机
/dev/tty[0-63]:虚拟终端
/dev/ttyS[0-3]:串口
/dev/lp[0-3]:并口
/dev/console:控制台
/dev/fb[0-31]:framebuffer
/dev/cdrom -> /dev/hdc
/dev/modem -> /dev/ttyS[0-9]
/dev/pilot -> /dev/ttyS[0-9]
/dev/console:控制台
Tips:控制台和虚拟终端的区别与联系:
控制台就好比电视机上的按钮,终端好比遥控板,他们的目的都是控制电视机,但是控制台必须在本地,而终端可以在远端,系统只有一个控制台,叫console,其他的都是终端
二、Linux系统中的磁盘及分区:
1、磁盘基础: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磁盘种类有以下几种:
(1)IDE(ATA)硬盘:
集成磁盘电子接口,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并行传输数据, 最大的理论传输速率为133MB/s
SATA:全称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一种基于行业标准的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所说的SATA; 常见的理论传输速率:300MB/s, 600MB/s, 6Gb/s
(2)SCSI硬盘: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UltraSCSI 标准传输速率为320MB/s 常见转速:10000 RPM, 15000RPM
SAS:串行版的SCSI硬盘,最大传输速率:6Gbps
(3)SSD硬盘:
Disk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
(4)USB硬盘:
常见USB接口规范:1.1, 2.0, 3.0
2、Linux系统中的磁盘分区
(1)磁盘分区基础:
-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磁盘为什么需要分区?
如果没有分区,我们要在一个磁盘上安装两个以上的操作系统是无法办到的。因此,每一个分区可以当做独立的文件系统来使用以便于安装多个操作系统,这就是磁盘需要分区的原因。
- Linux中不同类型的硬盘和分区文件名不同:
IDE硬盘和分区文件名:
Linux对连接到IDE接口的硬盘使用/dev/hdxy的方式命名,其中hd表示硬盘为IDE类型,x表示硬盘序号,x的值可以是a、b、c、d。 y为分区号;如第二块IDE硬盘的第二个分区系统中文件名为hdb2
SATA或者SCSI硬盘和分区文件名:
连接到SCSI接口的设备使用ID号进行区别,SCSI设备ID号为0~15,SCSI接口卡本身的ID号是7。Linux对连接到SCSI接口卡的硬盘使用/dev/sdx的方式命名,x的值可以是a、b、c、d等,即ID号为0的SCSI硬盘名为/dev/sda,ID号为1的SCSI硬盘名为/dev/sdb,以此类推。LINUX对SCSI硬盘最多支持15个分区。
说明:
a、所有使用USB接口的移动存储设备,不论是移动硬盘、优盘,还是USB光驱,都一律使用/dev/sdxx的设备文件。光驱(光盘)的设备文件一般默认为/dev/cdrom,这个就与光驱的接口无关了。
b、一个硬盘最多可以有4个(主+扩展)分区,其中,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如图中的/dev/hda2为扩展分区,/dev/hda5为扩展分区中划分的逻辑分区),分区的形式只能有两种:
P+P+P+P
P+P+P+E //P表示主分区,E表示扩展分区(扩展分区保存的是磁盘的二级分区表,它指向具体的逻辑分区,因此扩展分区不能写东西,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哈)
因1~4号己被保留,所以第1个逻辑分区的代号由5号开始,以此顺序增加到磁盘号,若未划分/dev/sda3,/dev/sda4分区,则这两个代号是空的被保留下来的代号。 逻辑分区和主分区没有关系,只与MBR的空间有关系
- MBR(Main/Master Boot Record)知识点:
引导扇区在每个分区里都存在
动、静态NAT及NAT端口映射和PAT转换 阅读原文»用户名:笑壹笑 文章数:28 评论数:0
访问量:24086:577:296:2 注册日期:2013-11-09动、静态NAT及NAT端口映射和PAT转换(一)静态NAT
将一个私有地址,转换成一个共有地址,(一对一的),如下图:及将私有地址192.168.10.10转换成公有地址188.88.88.88
R1(config-if)#ipnatinside将nat运用在接口inside方向
R1(config-if)#ipnatoutside将nat运用在接口outside方向
R1(config)#ipnatinsidesourcestatic192.168.10.0188.88.88.88配置静态nat转换
R1#clearipnattranslation*清除所有nat转换条目,静态绑定的不会清除
R1#showrun|snat查看nat配置信息
R1#showipnattranslations查看nat转换条目
(二)动态NAT动态pat也是将一个私有地址"配对"一个公有地址(一对一),不同的是,需要到公有池拿地址,当公有池地址拿尽,私有地址将无法上网,如下图:及将私有地址192.168.20.10转换成公有地址188.88.88.1
R1(config)#ipnatpooldtnat188.88.88.1188.88.88.8netmask255.255.0.0创建公有地址池名,及地址池段
R1(config)#ipaccess-listextendeddtnat创建acl列表
R1(config-ext-nacl)#permitip192.168.20.00.0.0.255any只允许192.168.20段拿地址
R1(config)#ipnatinsidesourcelistdtnatpooldtnat将acl运用在nat地址池
(三)NAT端口映射
外网需要访问内网服务,可通过端口映射外网口实现
1.通过nat端口映射(非23端口)
2.R1(config)#ipnatinsidesourcestatictcp192.168.1.123202.106.1.12323
R2#telnet202.106.1.12321telnet时需加端口号
2通过nat端口映射(出口路由端口)
R1(config)#ipnatinsidesourcestatictcp192.168.1.223interfaceFastEthernet0/023
R2#telnet202.106.1.1直接telnet,无需加端口号
(四)PAT
多个私有地址对一个公有地址
1.复用路由器外部接口地址(出口路由端口)
m1(config)#ipnatinsidesourcelistjkpatinterfacefastEthernet0/0overload调用acl列表,并复用路由器外部接口地址
R1(config)#ipaccess-listextendedjkpat创建acl列表
R1(config-ext-nacl)#permitip192.168.30.00.0.0.255any只允许192.168.30段拿地址
2.复用外部全局地址上公网(即:公网池地址)
R1(config)#ipaccess-listextendedwbpat创建acl
R1(config-ext-nacl)#permitip192.168.40.00.0.0.255any只允许192.168.40段拿地址
R1(config)#ipnatpoolwbpat188.88.188.188188.88.188.188netmask255.255.255.0创建地址池,但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一样
R1(config)#ipnatinsidesourcelistwbpatpoolwbpatoverload将acl运用于地址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