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jungege1216                文章数:35                评论数:35
                访问量:2994:767:448:3                注册日期:2011-12-12
MariaDB介绍
MariaDB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ySQL的一个分支,主要由开源社区在维护,采用GPL授权许可。开发这个分支的原因之一是:甲骨文公司收购了MySQL后,有将MySQL闭源的潜在风险,因此社区采用分支的方式来避开这个风险。 MariaDB的目的是完全兼容MySQL,包括API和命令行,使之能轻松成为MySQL的代替品。在存储引擎方面,使用XtraDB(英语:XtraDB)来代替MySQL的InnoDB。
为了将开源进行到底,接下来让我们编译安装并使用一个MariaDB
编译安装MariaDB
注意:MariaDB的编译安装方式与MySQL相同
1、准备生产环境中数据目录(逻辑卷)
                            # fdisk /dev/sda 创建一个逻辑分区/dev/sda6                             |                         
                            #pvcreate /dev/sda6                              #vgcreate myvg /dev/sda6                              #lvcreate -L 10G -n mydata /dev/myvg                              #mke2fs -t ext4 /dev/myvg/mydata                               |                         
                            #mkdir -pv /mydata/data                              挂载逻辑卷到数据目录,并添加到开机自动挂载                               |                         
2、创建mysql用户mysql组(考虑到应用安全)
                            #groupadd -r mysql 创建mysql组                              #useradd -g mysql -r -d /mydata/data 创建mysql用户                              #chown mysql;mysql /mydata/data 更改数据目录的属主属组                               |                         
3、安装编译器cmake
                            #yum -y install cmake                             |                         
                            安装特定的开发包(防止编译时出错)                              #yum -y install readline-devel zlib-devel openssl-devel                               |                         
                            cmake指定编译选项的方式不同于make,其实现方式对比如下:                              ./configure cmake .                              ./configure --help cmake . -LH or                              指定安装文件的安装路径时常用的选项:                              -DCMAKE_INSTALL_PREFIX=/usr/local/mysql                              -DMYSQL_DATADIR=/data/mysql                              -DSYSCONFDIR=/etc                              默认编译的存储引擎包括:csv、myisam、myisammrg和heap。若要安装其它存储引擎,可以使用类似如下编译选项:                              -DWITH_INNOBASE_STORAGE_ENGINE=1                              -DWITH_ARCHIVE_STORAGE_ENGINE=1                              -DWITH_BLACKHOLE_STORAGE_ENGINE=1                              -DWITH_FEDERATED_STORAGE_ENGINE=1                              若要明确指定不编译某存储引擎,可以使用类似如下的选项:                              -DWITHOUT_<ENGINE>_STORAGE_ENGINE=1                              -DWITHOUT_EXAMPLE_STORAGE_ENGINE=1                              -DWITHOUT_FEDERATED_STORAGE_ENGINE=1                              -DWITHOUT_PARTITION_STORAGE_ENGINE=1                              如若要编译进其它功能,如SSL等,则可使用类似如下选项来实现编译时使用某库或不使用某库:                              -DWITH_READLINE=1                              -DWITH_SSL=system                              -DWITH_ZLIB=system                              -DWITH_LIBWRAP=0                              -DMYSQL_TCP_PORT=3306                              -DMYSQL_UNIX_ADDR=/tmp/mysql.sock   Exchange Server 2010 LAB Part8.客户端访问阵列和负载均衡  阅读原文»         
      
关于Exchange2010客户端访问服务器: 在以往版本Exchange2007中,开始引入了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角色,用于处理客户端传入的连接,虽然大多数类型的客户端连接方式如POP3、IMAP4等都是有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角色来处理,但是当使用了MAPI方式访问时,客户端是直接连接到邮箱数据库角色上去的。 在Exchange2010中,引入了新的概念RPC客户端访问,从而使得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角色完全处理所有客户端访问,CAS为RPC客户端访问提供了单一的数据访问途径。 ExchangeServer2010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接受的通信类型是:来自外部的客户端通信、来自内部的客户端通信、来自其它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代理通信。 客户端访问服务器阵列是Exchange2010新引入的概念,客户端访问服务器阵列会将站点中所有的客户端访问服务器都连接为一个单站点。并且提供统一访问接口,不管AD站点中是只有一台或多台客户端访问服务器。 每个AD站点中只能定义一个客户端访问阵列,该阵列提供AD站点中现有的或者以后创建的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统一访问接口,客户端是通过访问阵列的虚拟阵列名称而不是访问特定的某个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FQDN。一旦阵列创建完成,阵列将会自动将AD站点中所有的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纳入到阵列中,并且通过阵列名称提供统一访问点。 客户端访问服务器阵列本身不具备有负载均衡的功能,如果需要进行客户端访问服务器间的负载均衡的话,需要使用负载均衡功能来冗余CAS、HUB的故障和分配负载。 在各个AD站点中因为使用单独的负载均衡,而不建议将负载均衡跨站点使用,也不建议负载均衡跨版本使用。 windows负载均衡,也是软件负载均衡,通过定义源IP地址相关性实现,适合实施于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数量小于8台时。如果一个AD站点中用于实施负载均衡的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数量超过8时,建议使用硬件负载均衡器的解决方案。 因为Exchange2010将MAPI的访问交由客户端访问服务器处理,而MAPI访问使用的是动态端口,windowsserver2008R2上的传出连接动态端口范围是49152--65535,为了扩展在大型企业中部署Exchange应用,Exchange2010客户端访问将动态端口扩展到6005--65535。这需要通过防火墙在客户端与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或客户端访问阵列之间进行设置。 ------------------------------------------------------------------------------------------------------ 实验拓扑: 本节的实验拓扑由上一节Exchange数据库可用性组延伸而来,当Exchange在一个比较大的生产环境中进行部署时,往往是将Exchange的各个角色服务器单独部署,当一个AD环境(单站点或多站点)中部署了多台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时,这些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要去直接处理所有来自于不同客户端的访问连接。我们一般是将相同站点中的客户端访问服务器部署为一个访问阵列,并且提供负载均衡和故障冗余的效果。实现过程是通过定义客户端访问服务器阵列,并且由windows负载均衡来创建虚拟阵列名的访问接口,同时windows负载均衡实现负载与容错。 --------------------------------------------------------------------------------------------------------- 1.添加网络负载平衡NLB。 2.新建群集,并且创建群集的虚拟访问接口。 创建完负载群集之后,查看网卡信息,可以发现进行群集创建的网卡已经自动添加了虚拟群集IP。 3.添加DNS记录。 客户端访问阵列对外提供单一的访问途径,所以需要创建该途径的DNS记录。 4.创建CAS阵列。 创建客户端访问?p>阅读更多内容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